close






 


 


正在快速流失中的台灣農業


 


天下雜誌第454期報導, 農業大軍西進的文章裡, 閱讀之後讓人產生很大的惶恐, 感覺到這是一種我們所不樂見及面對的事情, 但已發生且一發不可收拾, 此時此刻讓我們不得不面對它。


 


農業技術及各項農業品種是台灣農民多年經驗累積而有的生產物, 早年的媒介是以口述及實地種植傳承為主; 而農業改良場、農業學校、各縣市農業技術人員及農委會以學術文字傳承記錄來保存。各單位整合實地耕種經驗以學術登載, 資料比農民更充實; 但資料流失及外流至它地也越快。


 


這四. 五年來不少對於農業種植的外國人士與我接觸過, 他們只要想得到蓮霧技術者, 我都一概婉拒, 連台商引來的印度國的印度人來台且三顧茅蘆, 並以高薪引誘至他們印度國家教導種植技術, 我皆以回謝拒之; 另有西方高格調聘請我更是不屑。他們以高薪作誘餌來學習我們的種植技術及經驗, 他們以為有錢任何事皆可為, 那如果所有的技術及經驗被他們吸取了, 那日後成了農業的頂尖好手那還得了….


 


台灣自古以來是以農業為本作為根基, 農業所有技術及各式各樣的農業品種, 是各農民及學術單位們日積月累努力形成得來的, 也是台灣農民所賴以為生的主要來源, 怎能輕易讓外來人士想學習及即刻想擁有就有的道理呢?


 


今日大勢已去, 已有不少人將農業變成商業模式西進, 造成少數人在對岸非常成功, 但卻因利己而斷送了台灣前輩及我們子孫的農業未來。吾人是一介農夫, 可以跟那些成功者一樣, 但我卻不屑向往及跟進, 因為要去擔當台灣農民的罪人吾乃擔不起啊!


 


賺錢有很多方式及管道, 並不是自台灣送出台灣農業的子彈(因為小心! 台灣農業子彈會打到台灣農民啊!)


 


台灣農民競爭者: 有大型企業, 中間商、對岸農民敵人、氣候不穩…..等因素。


 


因應之道, 應自我提昇更專業技術、e化、勇於面對競爭者及各方面創新; 解決之道, 本國應立法自我保護本國農民及相關農業, 建立各品種之DNA及專利。


 


嘉蒂麗蓮霧果園 陳良嘉 筆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嘉蒂麗水果園 的頭像
    嘉蒂麗水果園

    嘉蒂麗水果園(蓮霧, 芒果)

    嘉蒂麗水果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